联系电话:13704003099     13704001399

沈阳试图重振,政府正在划拨更多资源鼓励创业

浏览:1475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0-01 分类:新闻动态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中国沈阳电 - 路旁用棕色砖块建成的庞大工厂曾支撑起了这个漫天风沙的城市。而现在,这些工厂成为了过时、不受欢迎的代名词,这里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最糟糕的地区之一。不过,距离这里一...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中国沈阳电 - 路旁用棕色砖块建成的庞大工厂曾支撑起了这个漫天风沙的城市。而现在,这些工厂成为了过时、不受欢迎的代名词,这里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最糟糕的地区之一。

不过,距离这里一段短暂的车程开外,一家新建的工业园区让人们有了乐观看待沈阳经济的理由。去年,沈阳普祺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PUQI Industrial Technology Group)董事长刘奇斥资 1800 万美元,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工厂,并配备了嗡嗡作响的机器人,为德国汽车制造商 BMW 源源不断地快速生产汽车零部件。

去年,普祺工业科技集团在中国沈阳斥资 1800 万美元开设了一家工厂,创造了大约 200 个工作岗位。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这家工厂以及它所创造的 200 多个工作岗位,只是中国政府重振沈阳宏伟大计中的一小部分。政府计划,用现代制造企业和初创公司取代步履蹒跚的国有企业,为这个有着 800 万人口的城市重新注入活力。

46 岁的刘奇说:“当情况差到不能再差的时候,好转的机会就来了。”

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重振计划是否成功不仅会影响沈阳的未来,还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这座城市的悲剧背后,有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太多生产效率低下、负债累累的工厂正在流失业务。如果政府不能革新这些摇摇欲坠的产业,重振仰仗这些产业的社区,那么沈阳及其周边地带和其它类似地区,就会极大地拖累中国的经济发展。

沈阳的情况听起来可能很像美国一些重点产业凋零或迁离的中西部城镇。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那几年里,工厂、公路、住房野蛮生长,沈阳以国有企业为主的重工业企业蓬勃发展。

当时,资金大笔流入沈阳全新的公寓大楼和购物中心。如今,这座城市仍弥漫着一种工业氛围,主要办公大楼设计上都采用了近乎统一的浅褐色,与当地工厂设施相得益彰。

但是,随着中国投资热潮的消褪,沈阳及其工厂开始分崩离析。去年,位于中国东北、以沈阳为省会的辽宁省,经济下滑了 2.5 个百分点——对于一个习惯了似乎无止境发展的国家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其他大城市赶超在沈阳之前,快速发展起了未来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新技术公司和服务型公司。

整个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工业重镇,布局了许多重工业。如今,这一地区很有可能会被其它地区远远甩在身后。这片工厂地带的衰退,向北京政府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也纠缠了华盛顿政府几十年:我们要如何振兴那些不再走运的地区?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简化监管、削减公司税收、进行贸易协定协商,将工厂工作岗位带回陷入困境的城镇。

纵观全球,政府干预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中国官员常常会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利用慷慨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努力将投资引入陷入困境的地区,升级当地产业。

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试个案,沈阳准备了 700 万美元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承诺奖励一些技术公司 3 万美元奖金,并下调了一些利好产业的公司税率。

2015 年底,沈阳创设了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China-German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想要吸引机器人、汽车零部件和其它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政府为在产业园里落户的公司提供了 30% 的用地优惠、简化的监管措施和其它额外津贴。刘奇的工厂就建在这座产业园里,普祺工业科技集团目前正在协商租金优惠、目前工厂用地更低廉的价格,以及未来的投资。

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副主任张砚瓒表示,自产业园开园以来,已有 140 多家工厂完成或正在建设,吸引了总计近 60 亿美元的投资。他说:“我们希望,这个产业园可以成为其它地区的范例。”

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设有公寓大楼和购物中心。一些企业家符合住房补贴的条件,每个月租金成本只要 30 美元。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市政府当局目前还准备了津贴,鼓励当地大学毕业生开办企业。市政府重点建设了一条布满快餐店和电脑店的商店街,并在 2015 年将其命名为“创新创业街”。

产业园里一座办公大楼顶层有一个名为“梧桐谷”(Phoenix Valley)的孵化器,它是由两名沈阳出生的企业家创办的。一间房间是咖啡馆,初创企业家们在这里一边喝着卡布奇诺,交流彼此的经验窍门,一边浏览书架上商业建筑相关的书籍。隔壁房间是一间共享办公室,提供办公桌出租,价格每月人民币 300 元(约 45 美元)。这家孵化器公司有 100 多名成员,即将在沈阳开设第二个办公室。

在梧桐谷沈阳办公室的初创公司员工。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洪启凡(音)和商业伙伴马可(音)一起创立了梧桐谷。提到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南部繁荣发展的上海时,他说:“在沈阳发展没有在北京上海那么快,但如果初创公司真的很擅长他们所做的业务,那他们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潜能。”

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沈阳的纳税人也为此做出了贡献。一些企业家符合住房补贴的条件,每个月租金成本只要 30 美元。今年,梧桐谷收到了中央政府和沈阳政府拨付的 7 万美元吸纳金。当地官员还帮助梧桐谷的创始人,为他们谈了个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价格。

25 岁的陶秋晨(音)近来租借了梧桐谷的一张办公桌。他是沈阳当地人,创办了一家名叫“红磨坊企业管理公司”的企业,负责策划各种派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陶秋晨就雇佣了 20 名员工,这部分要归功于当地政府——刚开创这家企业时,他向银行贷款了 2.4 万美元,当地政府替他偿还了这笔贷款的利息。

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他说,政府的各种项目计划“无疑正在帮助经济发展”。

不过,和北京、杭州等热门城市做出的努力相比,沈阳的创新创业街依然逊色不少。此外,梧桐谷的企业家们还抱怨说,沈阳的风险投资和人才都很少。

沈阳其它一些举措催生的,与其说是生意,倒不如说是声势。四月,沈阳开设了辽宁省自由贸易区分区,自由贸易区内的公司可以享受简化的办事手续、优惠的用地价格和其它优惠。巨大贸易区一角的办公室,足以媲美《星际迷航》布景的圆柱大厅里,几十个商人和他们的代理人都在排队注册公司。

人们排队注册公司。图片版权:Yuyang Liu/《纽约时报》

但是,贸易区没有要求这些商人在这里开设任何实体业务办事处。沈阳附近一家农业企业的经理田佳伟(音)注册了一家进出口公司,但他并不打算在这里开设办公室或雇佣员工。

他说:“我不确定能在这里享受什么样的税收优惠,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更大的问题在于,沈阳的激励计划并非独一无二。“中国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有鼓励投资和创业的政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如果只是去做同样的事,东北部的城市是无法和那些已经领先它们的城市竞争的。”

即使有积极行事的官员,中国政府要想彻底重振陷入困境的工业城镇,可能还是会面临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的艰难局面。

“沈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普祺工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刘奇说,“这就好比你彻底烧尽的草坪,草还会长出来,只不过你现在还看不到罢了。”

翻译 熊猫译社 钱功毅

题图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